爆款专家栗浩洋,一个让张小龙害怕的人,用人工智能自适应体系再爆K12教育
栗浩洋是何方神魔?
简单地说,这是一个在创业战场上习惯于死里逃生的人——
这个从做新概念英语从200万的高利贷中死里逃生、从做幼儿英语市场几万个品牌的竞争中死里逃生、做“朋友印象”从社交产品的尸骨堆中死里逃生,做乂学教育从网络线上教育的红海中死里逃生的创业家。
几次死里逃生之后,栗浩洋得出三点心得:第一,深度思考;第二,与众不同的战略;第三,赢得消费者的心,做与众不同的产品。
“一个企业想要从千千万万大概率的创业死亡事件中成功,这个创始人必须具备一种与众不同的深度思考能力,只有你想的比所有竞争对手深三层,你才能获得与众不同的结果。”在接受《融资中国》专访时,他表示。
悲观主义者一般都是双面性格,极度的自尊使他游离于大环境之外,相对的孤独让他相对的独立。大抵看来,创业者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看中机会奋不顾身者;深思熟虑砥砺前行者。栗浩洋属于第二种。
从被封杀的小程序说起
小程序发布130天后,终于有一个爆款刷爆了朋友圈。这是第一次,一段时间内,成千上万人都在转这两张图和小程序识别码。
已经成为“爆款专家”的朋友印象,第一次出手小程序就表现不凡,可以说,这是小程序红利第一次淋漓尽致地展现,因为在微信系统内部,扫码即调用,这个获客成本之低已经碾压了App。
但是,别高兴得太早,接下来故事却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一觉醒来,人们发现……
刷爆朋友圈的爆款小程序以及被微信封杀,让栗浩洋再一次证明了病毒传播的产品力。
短短10天内,“朋友印象”的H5功能匿名聊天和“我哪张照片最美”便刷爆了朋友圈,一夜将APP带上了总榜第20名,社交榜第4名的位置,紧邻微信,超越了微博、YY、陌陌、贴吧,知乎等知名社交、社区产品。
这个成绩足以让张小龙也颤栗5分钟。
社交的红海里杀出了一条血路
“我是大家眼中的那种天才,其实我内心一直不认同这种说法,我只是比别人寻找到了更多的方法。”栗浩洋声称自己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表面乐观的极度悲观主义者”,如果没有少年时期投资的经历,栗浩洋或许会一直“天才”下去。
这个张小龙的头号潜在劲敌,有着天才少年的彪悍人生起点——8岁就为计算机实验生写游戏程序,初中就读完了高中全课程,荣获奥数一等奖,进入上海交大天才试点班。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涉猎股市,用压岁钱认购股票,最后竟然中签了,第一次接触资本市场就大获全胜,这让栗浩洋对于市场和创业有了初步的认识。
24岁时,栗浩洋从欧洲工商管理硕士辍学,25岁时创办国内最早一批手机游戏公司,27岁联合出资成立一家教育公司,十年以后该公司上市。2014年,37岁的栗浩洋再创业,打造社交应用“朋友印象”,跻身社交红海。
“当时创立朋友印象其实就是想做中国的Facebook,希望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把人和人去进行精准的匹配。”
他发现当时社交的痛点在于,想高效率的找到一个人,但并不容易。比如说不能像在淘宝搜索商品一样,马上搜索到一个人?人的信息都是透明的,如果能够通过信息搜索,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抓取,匹配到你想找的人,这样的话整个人和人之间的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幅提升”。
在做朋友印象的初期,他用了10分钟时间打动了软银中国,并在之后的接洽中拿到投资。栗浩洋做社交产品,起源于他对心理学的钻研和对人性的探索。单从名字上看,“朋友印象”更像是熟人社交应用,但其实它是“70%陌生人社交+30%熟人社交”,本质还是主打陌生人社交的产品。
两周不到时间内,“朋友印象”获取新增用户近100万人,这个增速是陌陌当年突破百万用户前,同期增速的近5倍,是脉脉、Same、Blued等知名产品当年同期增速的20倍。这个战绩,再次刷新了“朋友印象”在不借助任何明星宣传、不做任何微博推广、零成本投入下,行业内史无前例的营销奇迹。现在朋友印象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300多万户。“现在运营非常好,最近也会有1亿多的融资进来”。
在社交产品的红海,栗浩洋依然杀出了一条血路,这与他的深思熟虑,抑或说极度自卑的性格有关。“在社交产品兴起的时候我没有做,是因为我不自信,在这里已经是红海的时候我选择进入了,是因为我的深思熟虑,别人因为一个点子就会去创业,而我想一个创业要想三五年才会去做。其实,我是一个不太典型的创业者。缺少约定俗成的创业者的那些个素质”。“而且我会把所有的风险,所有的竞争对手,所有的潜在竞争对手都摸清楚,确保我对这个行业理解得非常透,其次对这个方向看得非常清楚,然后把所有的利和弊都考虑清楚了,然后我才会去做”。
现在,很多人对于创业的看法是,速度很重要,时间很关键。就是要在合适的时间点,先抢占市场,而模式可以一边做一边想。对此栗浩洋认为,还是厚积薄发比较好,其他所谓抢市场成功的几率很小,一百个成功一个,属于撞大运。“为什么需要想清楚再做?小米也不是第一个做手机的,但是他成功了,滴滴也不是第一个做Uber模式的,当时国内有很多网约车的软件,都没有成功。单车也是,单车形式在中国也早就有,对吧?你可以随地随借的,政府都做过,其实模式最终要。”
正因为他的这种“瞻前顾后”、细致缜密才让他的每一次创业在重围中得以突破。
人工智能再爆K12教育
2015年,教育行业在全球资本市场范围内持续升温。据统计,全年教育行业累计发生400余起并购活动,成交总额估值高达180亿美元。与此同时,全国教育板块新三板整体营收增长70%,净利润涨幅近300%。风口之上,栗浩洋创办了针对K12教育的乂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乂学教育采用人工智能的乂学自适应教学系统开辟出新的教育方式,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实体支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体化的完整学习体验。
他认为,学生自制力差、氛围差、习惯难以改变和效果差,是在线教育的4大致命伤。谁最后能解决网络教育的这4个致命伤,谁就能成为在线教育的弄潮儿,成为未来教育行业的领航者。“如果不撼动教育的本质,不抓紧教育的发展,那么即使是再有经验的老司机,也很可能会半路抛锚,甚至半路翻车。”乂学教育于2015年6月获得高达3000万人民币的种子轮投资,由青松基金领投、正和磁系资本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个人跟投。
“我们当时在做自适应平台研发的时候,把这个项目项目叫做projectX,用X是希望我们是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黑科技,第二是说我们把孩子的教学、成绩和他的学习水平可以乘十倍、百倍,就是次方级的上升,所以当时取了“乂”和“X”最相近的中文字。”
栗浩洋介绍,自适应学习系统,就是根据每一个小孩子的状态去进行量身定做。就好像说是有一百个特级教师,来帮你设计学习方案一样。过去我们教学叫做线性教学,课堂上一个老师教30个或者50个孩子,老师只能对着中间的那10几个孩子去教学,而前十名和后十名是照顾不到的,叫做匀速前进。自适应是针对每个小孩子的情况量身定制,根据你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学习速度设定学习计划。
“量身定制的体系就是,我们首先用一个人工智能的AI系统去做支点、甄测,就比如说这一千个知识点,我可能只有其中的50个不了解,那剩下的950个知识点我其实都不需要学了,我只需要学这50个就可以了,那就是如何能够最快速最高效的做到这个知识点的甄测,这就是一个对于智能的系统来说效率最高的方式。”
栗浩洋认为,现在教育里面最大的问题,症结有两个,一是好的老师的资源有限,教学严重依赖老师。第二症结就是每个小孩子没法量身定制,都被动接受统一的教育模式,老师和学生之间不能一对一、个性化地进行教学。“所以这两个方式是用人工智能来解决的效率是最高的。”于是,栗浩洋在寻求一种可能和机会:能不再依赖名师,将高质量的教学大规模应用和复制,最终他确定了人工智能的自适应教学,即AdaptiveLearning。成立两年多,公司由开始的4个人到现在发展为300多人。2015年6月,乂学教育获得3000万人民币的种子轮投资以后,2016年9月再次获得1.2亿元天使轮融资。
乂学教育作为一家刚成立两年多的公司,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十分难能可贵,栗浩洋将公司这样的发展都归功于幸运地赶上了人工智能浪潮,他认为,这是在线教育行业继互联网+、工具化、O2O、真人一对一浪潮之后的第五次浪潮。
但是2014年他和团队决定涉足人工智能时,当时整个行业发展还非常不成熟。那时候人工智能界有一种悲观的看法:围棋下赢人类需要30年的时间。一年后,AlphGo下赢了李世石,人工智能后来的发展是大家没有预料到的。那时,在美国人工智能已经在教育行业的细分领域取得突破式的发展。美国进行了一系列关于自适应教育的人机大战,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教育的学生平均分显著高于接受人工教学的学生成绩。
但栗浩洋对人工智能有些不同于普遍观点的的想法:首先,他认为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应用运用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越是狭窄的领域,相对来说,人工智能发挥的空间越大。在教育领域,学生的知识点和知识状态的有限性还处于可控的状态,除了数理化基础学科之外,在美国还包括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他和团队当时决定,在中国以中小学生的科目为主,在中小学生的知识体系里,所有知识点的含量、题的数量级、学生掌握题的可能性的分布,相对来说在人工智能容易覆盖的集合里。
其次,他认为在教育领域里,人工智能的容错率是相对高的,例如给学生做100个知识点的侦测,其中如果有两三个出错了,也不影响用户的体验和感受,并不造成恶劣的结果。
第三,对于市场需求,以及行业革命性颠覆的问题,他认为AlphaGo这样一个能下赢李世石的智能系统,对整个人类来说,意义也不大。一个能把普通的棋手教成能下赢李世石的九段高手的系统的价值才非常高。教育领域有天然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商业价值,如果有一个智能的系统代替老师,不但能帮助孩子快乐成长,还解决中国教育市场品牌散乱、好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品牌市场份额过小;扩张和复制时遇到找好老师难的问题。
栗浩洋基于这三点想法作出判断:教育行业的人工智能一定是个千亿美金级的市场。
他了解到目前国内已经有三四十家公司都定位是做人工智能的自适应公司,比较典型的分成三类:1、包括好未来在内的行业领军者和巨头做自适应教育;2、猿题库和一起作业网等以工具类为主的新兴在线教育公司进军自适应教育;3、一些跟乂学教育有类似或者同样的理念的做自适应教育的例如学吧课堂。那么乂学教育是如何突出重围的呢?
栗浩洋说道,第一类大型的教育机构,尤其上市公其实很难诞生新的产品,因为上市公司有既有利润,如果每年亏损几个亿在这个新的网络教育的项目上面,其实对于财报和股票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大部分的企业很难去做巨大的all-in的创新。
第二,原来以工具类切入的这些公司,他们想要转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两个,一是他们对教育本身的这种深度研究和了解是不够的,二是如果想把这个教育在全中国去给广泛地推广下去,要有着一套非常全面的销售运营服务的团队。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能力的话,也很难能够获得收入。
他认为在教育领域如果不懂教育产品打磨的人贸然进来,仅凭借工具或者互联网化,是根本做不好教育的。教育产品的打磨不仅是手机或互联网化的产品,它需要一千多个小时甚至几千小时的打磨,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老师讲解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方式方法,每一个案例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些打磨非常耗时耗力,如果没有深度的沉浸和常年的经验,根本不可能做好。
乂学教育团队最核心的20多个技术研发人员,大多是从欧美RealizeIT公司以及Knewton公司挖过来的。“都是全球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顶尖人才。”
栗浩洋介绍目前自适应产品上线时间不长,在学生数据的积累上还不充足。过去两年多,积累的线上线下的学生总计500万,2018年会超过2000万学生数据量。
栗浩洋说,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的大数据的需求量,并不像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那样需要非常高技术的海量的训练。对于教育来说,对知识点拆分的量非常大,有几万个知识点,和知识点相关的题目有几千万道,但其实每一个知识点的标注只需要200个学生。通过200个学生的使用就可以达到一个相对的测试精度。如果达到2000个学生的使用,就可以达到超过95%的精准值。“当然这两百个学生和两千个学生也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的。”
第一就大数据来说,乂学团队发现教育市场上的99%的海量数据是无用的,这些海量数据无用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第一个大量被学生做过的习题并没有被标注知识点,很多公司掌握了大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都是无价值的数据。第二是市场上对于知识点的标注错误率超过70%,而知识点的标注一旦错误,对于未来学生知识点的侦测以及学习路径的规划都是非常致命的。这也是为什么乂学教育在刚开始的一两年的时间里,用自己的研发团队、自己的教师,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精准的知识点的标注,也就是说开头的时候的题不能采用市面上的,全部都是自己研发,针对自适应的引擎系统去生产的。
市场上的题目往往混合三到四个知识点,大量的题目被标注的都是一个知识点。如果学生在其中的第三个或者第四个知识点错了,那往往被标注他是第一个知识点的错误,这种粗劣的标注对于学生知识点的甄别会产生巨大的误差,尤其给这数千万道题标注的并不是非常专业的老师,考虑到老师的认知错误产生的误差,所有题目的知识点的标注几乎可以被判为无效。栗浩洋和他的团队对全国各种各样的题目题库,各种各样的合作方以及他们的内部数据进行沟通和研究发现:中国市场没有一套可用的题库。
栗浩洋透露,2017年重点也是放在自适应算法的优化和系统的自我进化方面,下一步算法攻坚的难点是在给学生设计的学习路线和学习规划上,即如何通过更多学生的使用,能够越来越准确地进行推荐。
据介绍,乂学教育是线上线下两线齐头并进的,线上的模式和51talk,VIPABC基本一样,是由这个学生直接在线上完成授课。不同的是,乂学教育百分之三十老师完成,百分之七十是由人工智能的系统完成。为什么在做线上的情况下还要做线下的?栗浩洋给出了回答:首先,从远期来看像淘宝做电商已经十几年历史了,现在也只不过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百分之十几。所有的电商加起来可能都不到20%,也就是80%的产品能就是在线下被大家所买。教学的这个事情比电商还要复杂,更需要人和人之间的接触和线下环境。所以根据这个我来预言,教育其实在10年以后仍旧应该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在线下。
另外,很多学生还是不能完全适应纯线上的氛围。线下的环境,环境和氛围对任何一个人、一件事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也是需要场所和氛围的。
第三,对于家长的消费习惯来说,仍旧有一部分家长对线上的教育存有疑虑的。据栗浩洋介绍,乂学教育现在的产品已经做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四科,而且只涉及初中,“2017年年迅速补齐其他几科,并尽快往高中和小学阶段发展。”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如果乂学教育能够正常地往前推进的话,我认为在线上教育市场未来我们是能够拿到30%以上的市场份额,线下教育市场我们希望达到10%的市场份额,争取在未来三到四年的时间上市,并把销售额做到50亿。”栗浩洋表示。
融资中国杂志的即时通信平台